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就改进低价药品价格管理政策答记者问:保障低价药供应的重要举措

  • #低价药品
  • #价格管理
  • #药品政策
  • #药品供应
  • #药品监管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法律公园特别推荐律师
立即咨询
导读: 发改委改进低价药品价格管理政策意义重大。本文结合相关规定,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政策要点,阐述其对保障低价药供应的作用,并为相关方提供实用法律建议,助您深入了解这一重要政策。

在我国医药领域,低价药品的供应保障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了鼓励低价药品的生产供应,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关于改进低价药品价格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出台了相应的价格政策,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也针对相关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

相关法律条文及政策要点

该政策的核心在于改进低价药品价格管理方式。一方面,在控制日均使用费用的前提下,放开了最高零售限价。这意味着生产企业在一定范围内有了更自主的定价权,能够根据自身的成本、市场需求等因素合理调整价格,从而提高生产积极性。例如,一些生产成本较高但疗效确切的低价药品,在过去由于受到严格的价格限制,企业生产利润微薄甚至亏损,导致生产供应不足。放开最高零售限价后,企业可以在合理范围内提高价格,保障自身的利润空间,进而增加生产投入,提高药品的供应量。

另一方面,政策鼓励医疗机构与药品生产企业直接议价成交。这一举措有利于建立更加灵活、高效的药品采购机制。医疗机构作为药品的直接使用者,对药品的质量、疗效等方面有着更深入的了解,通过直接与生产企业议价,可以更好地满足自身的用药需求,同时也能促使生产企业进一步优化生产和管理,降低成本,提高药品的性价比。例如,某医院根据自身患者的用药情况,与某低价药品生产企业进行直接议价,通过协商达成了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既保证了医院的用药需求,又为企业带来了稳定的订单。

实际案例分析

曾经,有一种常用的低价抗生素,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环保成本增加等因素,企业的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但按照原来的最高零售限价,企业生产该药品处于亏损状态,于是逐渐减少了生产规模,导致市场上该药品供应短缺,一些患者不得不选择价格更高的替代药品,增加了医疗费用负担。在改进低价药品价格管理政策实施后,企业根据政策规定,在控制日均使用费用的前提下,适当提高了该药品的价格,使得生产利润得到了保障。同时,医疗机构也与企业进行了直接议价,进一步优化了采购价格。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该药品的市场供应逐渐恢复正常,患者又能够以相对合理的价格购买到所需的药品。

实用法律建议

对于药品生产企业来说,要充分利用政策赋予的定价自主权,合理制定药品价格。在提高价格时,要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确保药品价格的调整在合理范围内,避免过度涨价损害消费者利益。同时,要加强与医疗机构的沟通与合作,积极响应医疗机构的议价需求,共同探索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对于医疗机构而言,在与药品生产企业议价时,要充分考虑药品的质量、疗效、安全性等因素,不能仅仅以价格为唯一标准。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议价机制,确保议价过程的公平、公正、公开。此外,还要加强对药品采购和使用的管理,规范药品的采购流程,防止出现不合理用药和浪费现象。

对于监管部门来说,要加强对低价药品市场的监管,密切关注药品价格的变动情况,防止企业借政策调整之机进行不正当价格行为。要建立健全药品价格监测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市场中出现的问题,保障低价药品市场的稳定运行。

总之,发改委改进低价药品价格管理政策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对于保障低价药品的生产供应、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用药需求具有积极作用。各相关方应认真贯彻落实政策要求,共同推动低价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查看更多view-more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laywer-tag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法律公园特别推荐律师
立即咨询
qr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