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蒙骗去盗窃会怎么判?
我被人骗了,以为做的事是正常帮忙,后来才知道是去盗窃了。现在事情被发现了,我特别害怕,不知道这种被人蒙骗去盗窃的情况法律会怎么判我,我会不会受到很严重的处罚啊?
展开


在法律上,被人蒙骗去实施盗窃行为的判定和处罚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首先要了解两个重要概念,即“违法性认识错误”和“被胁迫或诱骗犯罪”。 “违法性认识错误”指的是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是否违法存在错误认知。如果确实是被蒙骗,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盗窃,这就属于缺乏违法性认识。不过,法律一般要求公民应当对常见的违法犯罪行为有基本认知,所以这种认识错误是否能免责,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被胁迫或诱骗犯罪”,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对于被诱骗的情况,如果行为人在被诱骗时完全没有犯罪故意,不构成犯罪;如果有一定过错,但诱骗因素起到了较大作用,也会在量刑时予以考虑。 在司法实践中,法官会审查蒙骗的具体手段、程度,以及行为人在整个过程中的认知和行为表现等。比如,如果蒙骗手段极其隐蔽,行为人没有任何途径能判断行为的违法性,可能不构成犯罪。但如果行为人本身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只是因为疏忽等原因没有察觉,仍可能构成犯罪,但会在量刑上从轻处罚。所以,被人蒙骗去盗窃的最终判决结果,要结合案件的详细证据和具体情节来确定。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