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醉驾取保候审后坐牢的几率大吗


2020年醉驾取保候审后坐牢的几率大小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多方面综合判断。 首先,要明白取保候审是一项临时性刑事强制措施,不是说被取保候审了就不用承担法律后果了。它的决定是根据案件具体情况来的,比如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危害性、证据是否充足、会不会逃避司法追究等。它并不影响案件后续的侦查、起诉和审判流程。 从法律规定来讲,《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规定,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属于危险驾驶罪,处拘役,并处罚金。 如果醉驾情节比较轻,比如血液酒精含量只是略高于醉驾标准,没有造成交通事故等其他不良后果,并且犯罪嫌疑人在取保候审期间积极配合司法机关工作,如实供述自己的行为,表现出较好的悔罪态度,那么有可能被判处拘役并适用缓刑,就不用实际坐牢。比如只是在小区内短距离醉酒驾驶,没有发生碰撞等情况。 然而,如果醉驾行为造成了严重后果,像引发重大交通事故导致人员伤亡、财产重大损失,或者血液酒精含量极高,远超法定标准,而且在事故中负主要或全部责任,这种情况下,法院很可能会判处实刑,也就是要去坐牢。另外,如果在取保候审期间违反规定,比如未经批准擅自离开所居住的市、县,干扰证人作证、毁灭证据等,也会加大被收监判刑坐牢的几率。 相关概念: 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对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对其不予羁押或暂时解除其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 拘役:是指短期剥夺罪犯人身自由,并就近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 缓刑:指对被判处一定刑罚的罪犯,在一定期限内附条件地不执行所判刑罚的制度 ,在缓刑考验期内如果没有违反规定等情况,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