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退赔会怎么判刑?
在合同诈骗案件中,对于退赔后的判刑,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
首先,要明确合同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如果犯罪分子进行了退赔,这是一个重要的量刑情节。一般来说,主动退赔体现了犯罪分子一定的悔罪态度,对弥补被害人的损失有积极作用。法院在量刑时会充分考虑这一点,有可能从轻处罚。若退赔全部金额,可在相应量刑范围内获得从宽处罚。比如涉及数额较大且主动退赔的,可能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量刑上从轻;涉及数额巨大的,在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幅度内从轻。不过,具体从轻的幅度,法院会全面权衡犯罪行为的恶劣程度、退赃及赔偿行为对受害者所受损害的修复效果、退赃及赔偿的实际金额以及自愿退赃等多方面因素。
总之,退赔虽不能决定最终量刑,但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刑罚,因为它反映出犯罪人主观恶性和社会危害性的减弱。
相关概念:
合同诈骗:就是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用欺骗手段骗对方财物的行为。
退赔:指犯罪分子把骗来的财物退还,赔偿被害人的损失。
量刑:法院根据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法律的有关规定判处刑罚。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20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