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结婚和先领证有什么区别?
我和对象打算办喜事,但纠结是先办婚礼结婚,还是先去领证。不知道这两种顺序会有什么不同,在法律上有啥影响,以后要是有财产、债务等问题,处理起来会不会不一样?想了解清楚这些区别。
展开


先结婚和先领证存在明显区别,下面为您详细解释。 从法律层面来看,先结婚(这里指举办婚礼),在我国法律中,单纯举办婚礼并不被视为确立婚姻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九条规定,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结婚登记。符合本法规定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完成结婚登记,即确立婚姻关系。也就是说,只有领取了结婚证,男女双方才是法律认可的夫妻,才享有法律规定的夫妻权利和义务。比如夫妻间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相互扶养的义务等,这些权利义务只有在领证后才受法律保护。 从财产方面来说,先举办婚礼但未领证期间,双方各自取得的财产一般仍属于个人财产。例如一方在这段时间购买的房产、车辆等,如果没有特别约定,通常认定为个人所有。而领证后,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一般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像工资、奖金、生产经营收益等,除非有特别约定,否则都属于夫妻双方共有。这在离婚分割财产时会有很大的不同。 在债务承担上,先结婚未领证时,一方所负的债务通常由个人承担。比如一方因个人消费所欠的信用卡债务,另一方没有偿还的义务。但领证后,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需要夫妻双方共同偿还。 在社会认知方面,先举办婚礼会让周围人认为两人已经结婚,具有一定的社会公示性。但这种社会认可并不能替代法律上的婚姻关系。先领证则是从法律上确立了婚姻关系,虽然可能没有举办婚礼,但在法律面前已经是合法夫妻。 综上所述,先结婚(举办婚礼)和先领证在法律、财产、债务和社会认知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为了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建议先办理结婚登记,再举办婚礼。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