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诽谤与刑事诽谤有什么区别?


民事诽谤和刑事诽谤主要存在以下区别: 首先是性质方面。民事诽谤属于民事侵权行为,它就像是两个人之间因为一方的不当言语侵犯了另一方的名誉,属于民事纠纷范畴。而刑事诽谤则是犯罪行为,性质更为严重,是对社会秩序和法律尊严的一种挑战。简单来说,民事诽谤就像是小摩擦,刑事诽谤则像是大冲突。 从法律依据来看,民事诽谤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如果有人实施了诽谤行为,造成他人名誉受损,被侵权人可以要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以及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刑事诽谤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这里的“情节严重”通常指的是诽谤行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导致被害人精神失常或自杀等严重后果。一旦构成刑事诽谤,行为人就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在构成要件上,民事诽谤相对宽松。只要有捏造事实并散布、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且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就可能构成民事诽谤。而刑事诽谤要求更严格,不仅要有诽谤行为,还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比如,可能需要考虑诽谤内容的传播范围、对被害人造成的实际损害等因素。 在处理程序上,民事诽谤通常是由被侵权人自行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遵循“不告不理”原则,即如果被侵权人不主动起诉,法院不会主动介入。刑事诽谤中,一般情况下也是“告诉才处理”,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也就是说,大多数时候需要被害人自己去法院起诉,但如果诽谤行为对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造成了严重影响,司法机关可以主动追究刑事责任。 总之,民事诽谤和刑事诽谤在性质、法律依据、构成要件和处理程序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在遇到具体情况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属于哪种类型,并采取相应的法律措施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