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驾撞死人逃逸判刑后多久能出来?


在法律层面,醉驾撞死人逃逸涉及到严重的刑事犯罪,这种行为不仅危害了公共安全,还剥夺了他人的生命权。下面为您详细解释其量刑标准以及可能的服刑时长。 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在醉驾撞死人逃逸案件中,如果撞死人后直接逃逸,一般会按照“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的情节来量刑,也就是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这里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是一个量刑幅度,法院会根据具体案件的情节严重程度,比如肇事者的主观过错、逃逸的时间长短、是否积极赔偿受害者家属等因素来综合判定具体的刑期。 而如果是因为肇事者逃逸,导致被害人得不到及时救助而死亡的,那就属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量刑会更重,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关于判刑后多久能出来,除了实际服刑的时间外,还可能涉及到减刑、假释等情况。根据《刑法》第七十八条规定,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刑。不过,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也就是说,如果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减刑后实际服刑时间不能少于两年半。 假释方面,《刑法》第八十一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但是,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醉驾撞死人逃逸不属于上述不得假释的范围,如果符合条件,是可以申请假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