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在校被同学打伤是否需要报警?
孩子是初中生,在学校被同学打伤了,现在很纠结要不要报警。担心报警后事情闹大,影响孩子同学关系,又怕不报警无法保障孩子权益,想知道从法律角度看,这种情况应不应该报警。
展开


初中生在校被同学打伤,是可以报警的。首先要明白几个法律概念。治安管理处罚,简单说就是对一些扰乱社会秩序但又没严重到犯罪的行为进行管理和处罚。刑法呢,则是针对犯罪行为的法律。 如果打架情节比较轻,只是违反了治安管理条例,没触犯刑法,比如只是受了点小伤,学校一般会对涉事学生批评教育,这种情况通常不会留下案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条规定,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经调解达成协议的,不予处罚;未达成协议或达成后不履行的,公安机关会依法处罚,并告知当事人可就民事争议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要是受伤很重,达到未成年人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程度,就变成刑事案件了,可能会留下案底。 从民事责任方面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二百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初中生一般属于此类)在学校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所以即使报警了,学校若存在管理失职,也可能要承担相应责任。 总之,报警是一个可行的选择,警察会根据现场情况调解、组织做法医鉴定,根据鉴定结果确定打人者法律责任。报警有助于客观公正地处理此事,保障受伤孩子的权益。 相关概念: 治安管理处罚:是指对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公安机关给予的处理惩罚 。 刑法: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