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道路交通安全有哪五大风险?


关于公安部提示的清明节道路交通安全五大风险,通常而言,第一个常见风险是人流车流高度集中风险。在清明节期间,不少人会选择自驾前往祭祀场所或者出游,这就使得道路上的车辆和行人数量大幅增加。就好比商场促销时人潮拥挤一样,车辆和行人一多,发生碰撞、刮擦等事故的概率就会上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根据道路和交通流量的具体情况,可以对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采取疏导、限制通行、禁止通行等措施。这也是针对人流车流集中情况的一种管理办法。 第二个风险是恶劣天气影响风险。春季天气多变,清明节期间可能会出现降雨、大雾等恶劣天气。降雨会使路面湿滑,车辆的制动距离会变长,就像在冰面上走路容易滑倒一样,车辆在湿滑路面上更容易失控。大雾则会降低能见度,驾驶员很难看清前方的道路状况和其他车辆、行人。《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四十六条规定,机动车在雨天、雾天等气象条件下行驶时,应当降低行驶速度。 第三个风险是疲劳驾驶风险。很多人会利用清明节假期长途出行,长时间开车容易导致疲劳。疲劳就会使驾驶员反应变慢,注意力不集中,这就像一个人昏昏欲睡时做事容易出错一样,开车时也更容易引发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机动车驾驶人应当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操作规范安全驾驶、文明驾驶。过度疲劳影响安全驾驶的,不得驾驶机动车。 第四个风险是农村道路安全风险。清明节期间,农村地区祭祀活动增多,人员往来频繁,而且农村道路相对狭窄、路况复杂,还可能存在一些视线盲区。再加上部分村民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可能会出现随意横穿马路、在道路上晾晒谷物等行为,这都给交通安全带来了隐患。《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八条规定,国家对机动车实行登记制度。机动车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登记后,方可上道路行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规范农村地区的车辆管理,保障道路安全。 第五个风险是非法营运风险。在节日期间,可能会有一些非法营运车辆为了谋取利益而违规载客。这些车辆往往没有经过正规的安全检查和运营许可,车辆状况可能较差,驾驶员也可能没有相应的资质。乘坐非法营运车辆就像是把自己置于一个不安全的环境中,一旦发生事故,乘客的权益很难得到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第六十三条规定,未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擅自从事道路运输经营的,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停止经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