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银行29天没还会有什么后果?


欠银行29天没还会产生多种后果。 首先是产生罚息。这是因为没有按时还款而额外产生的金钱损失。一般来说,如果是信用贷款逾期,贷款机构会先打电话提醒还款,同时贷款利率会上浮,上浮的部分就是每天的罚息。不同银行政策有差异,但总体都会收取。依据《民法典》第六百七十六条规定,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 其次会产生不良信用记录。现在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已全国联网,只要在银行办理过借贷、申领信用卡或提供过担保等业务,信用报告在国内任何一家商业银行都能查到。有不良记录后,以后办信用卡或者贷款,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审核时会更加谨慎,可能要求提供抵押、担保,降低贷款额度,提高贷款利率,甚至直接拒绝贷款申请。 虽然逾期29天通常银行还不至于起诉,但如果一直拖欠不还,超过一定期限和金额,银行可能会采取法律手段。一般逾期三个月以上且达到相应额度,银行会依法催收到期贷款,按照借款合同和担保合同(抵押或质押合同)的约定,向法院起诉。法院会采取财产保全等措施,比如冻结贷款人以及贷款担保人的所有银行账户存款,查封已抵质押的财产等。若判决下来后仍不还款,会依法强制执行财产来清偿银行的贷款损失,包括贷款本金、利息、逾期利息、罚息以及诉讼费用、处置抵押(质押物)物变现时产生的相关费用等。要是有能力却拒不执行生效法律文书,还会受到法律制裁。 相关概念: 罚息:是指借款人没有在银行的规定时间内还款造成逾期,银行对逾期的本金加收的利息。 不良信用记录:是指个人在与金融机构发生借贷行为时,未能按时足额偿还贷款、信用卡透支等,从而在个人信用报告中留下的负面记录。 财产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利害关系人起诉前或者当事人起诉后,为保障将来的生效判决能够得到执行或者避免财产遭受损失,对当事人的财产或者争议的标的物,采取限制当事人处分的强制措施。 强制执行:是指人民法院按照法定程序,运用国家强制力量,根据发生法律效力文书明确具体的执行内容,强制民事义务人完成其所承担的义务,以保证权利人的权利得以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