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诈骗后应该怎么走法律程序?


当遭遇诈骗后,可按以下法律程序来处理: **一、报案** 首先要尽快向当地的公安机关报案。报案时要详细、如实陈述被骗的经过,包括诈骗发生的时间、地点、具体的诈骗手段等。同时,提供与诈骗相关的各类信息,例如诈骗者的联系方式(如电话号码、微信号等)、外貌特征(身高、体型、衣着等)。并且,要尽可能多地提供能证明诈骗行为的证据,像转账记录(注明转账时间、金额、对方账号等)、聊天记录(完整的对话内容)、相关的书面文件或合同等。 **二、公安机关侦查** 公安机关在受理报案后,会展开侦查工作。他们会运用各种侦查手段,如调查取证、技术侦查等,去收集更多与案件有关的证据,确定犯罪嫌疑人的身份,查证犯罪事实。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具体时长会因案件的复杂程度而异。 **三、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当公安机关侦查终结,认定构成诈骗罪后,会将案件移交给检察机关。检察机关会对公安机关移送的案件进行全面审查,包括证据是否确实、充分,犯罪嫌疑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等。如果符合起诉条件,检察机关就会向法院提起公诉。 **四、法院审判** 在法院审判阶段,受害者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诈骗者赔偿自己因诈骗行为所遭受的损失,比如经济损失、精神损害等。法院会根据查明的事实、证据以及相关法律规定,对诈骗者作出判决,确定其刑事责任(如判处有期徒刑、罚金等)和民事赔偿责任。 法律依据方面,《刑法》第266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同时,《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对“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具体金额标准作出了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