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能查到哪些个人信息?


在我国,警察依法可以查询到多种个人信息,但这一过程有着严格的法律规定和限制。 首先,警察能够查询的基础信息包括公民的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常住户口所在地住址、公民身份号码、本人相片、指纹信息、证件的有效期和签发机关等。这些信息一般存储在公安人口信息系统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第三条规定,居民身份证登记的项目包括: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常住户口所在地住址、公民身份号码、本人相片、指纹信息、证件的有效期和签发机关。这为警察查询这些基础信息提供了法律依据。 其次,在涉及案件侦查等法定情形下,警察还可以查询公民的通讯记录,如通话记录、短信记录、网络通讯记录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侦查人员认为需要扣押犯罪嫌疑人的邮件、电报的时候,经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批准,即可通知邮电机关将有关的邮件、电报检交扣押。对涉及计算机网络的相关信息查询,也有相应的法律规定和审批程序。 再者,银行账户信息在符合法律程序时也能被查询。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在侦查犯罪活动时,公安机关可以依照规定查询、冻结犯罪嫌疑人的存款、汇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这主要是为了防止犯罪嫌疑人转移财产,保障案件的顺利侦破和追赃挽损。 然而,警察查询个人信息必须是基于法定事由,如刑事案件侦查、治安案件查处等,并且要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如果警察违反规定随意查询个人信息,将面临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人民警察不得有下列行为:(五)非法剥夺、限制他人人身自由,非法搜查他人的身体、物品、住所或者场所;(十二)其他违法乱纪的行为。对于违规查询个人信息的警察,可能会受到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总之,警察查询个人信息是为了履行法定职责,但必须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以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