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为什么说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形同虚设?

我在网上看到‘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等于形同虚设’这句话,不太理解其中的含义。法律不就是靠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规则吗,为什么还强调要被信仰呢?想知道从法律专业角度该怎么理解这句话。
展开 view-more
  • #法律信仰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从法律专业角度来看,法律被信仰对于其有效实施和社会秩序的构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法律信仰’这个概念。法律信仰并非是对法律条文的盲目崇拜,而是社会公众对法律的一种内心认同和尊重,相信法律能够公平、公正地调整社会关系,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当社会成员普遍信仰法律时,会自觉遵守法律规定。因为他们从内心认可法律的权威和价值,把遵守法律当成一种习惯和道德义务。这种自觉遵守使得法律的实施成本大大降低,提高了法律的执行效率。就像在一个秩序良好的社区,居民们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环保规定等,社区管理就会更加顺畅。 从法律权威的角度讲,法律的权威不仅来自于国家强制力,更来自于公众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如果人们仅仅是因为害怕法律的制裁而遵守法律,那么一旦有机会逃避制裁,他们可能就会违法。而当法律被信仰时,法律就会成为人们行为的准则和内心的约束,即使没有外在的监督,人们也会自觉守法。 相关法律依据方面,我国《宪法》序言中强调了维护宪法尊严和保证宪法实施的重要性,这体现了法律权威需要全社会共同维护和尊崇。只有当全社会形成对法律的信仰,才能实现法治社会的目标,让法律真正发挥其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如果法律不被信仰,人们对法律阳奉阴违,法律就无法真正落实,也就形同虚设了。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