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驰名商标保护的含义
驰名商标是指在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并为相关公众所熟知的商标。对驰名商标的保护,旨在防止他人对其进行不正当的使用和侵害,维护商标所有者的合法权益以及市场的正常竞争秩序。
二、驰名商标保护的特征
(一)跨类别保护
相关法律条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十三条规定,为相关公众所熟知的商标,持有人认为其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依照本法规定请求驰名商标保护。就相同或者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未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就不相同或者不相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已经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误导公众,致使该驰名商标注册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
实际案例:比如“可口可乐”是全球知名的驰名商标,主要用于饮料类商品。如果有人试图在服装、玩具等与饮料不相同或不相类似的商品上注册“可口味乐”这样容易引起混淆的商标,就会受到法律的禁止,这体现了驰名商标的跨类别保护特征。
(二)主动保护与被动保护相结合
主动保护体现在商标管理部门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和商标的知名度等因素,主动对一些驰名商标进行认定和保护。被动保护则是在商标所有者认为其驰名商标权益受到侵害时,通过申请认定和法律诉讼等方式来寻求保护。
实际案例:一些地方的市场监管部门在日常监管中,发现有企业可能存在侵犯驰名商标的行为时,会主动介入调查,这是主动保护的体现。而像“王老吉”和“加多宝”商标纠纷案中,“王老吉”商标所有者在认为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通过法律诉讼等方式积极维护自身驰名商标权益,这是被动保护的体现。
(三)对未注册商标的有限保护
驰名商标不一定是注册商标,但对于未注册的驰名商标,法律也给予一定程度的保护。
法律条文依据:根据《商标法》相关规定,就相同或者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未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
实际案例:例如在某些情况下,一些具有较高知名度但未注册的商标,在被他人恶意抢注时,商标所有者可以依据驰名商标的相关规定,请求撤销该抢注商标,维护自身权益。
(四)保护范围的不确定性
驰名商标的保护范围会根据其知名度、市场影响力等因素而有所不同。知名度越高、市场影响力越大的驰名商标,其保护范围相对越广。
例如,国际知名的驰名商标,其保护范围可能会跨越多个国家和地区;而一些在国内局部地区知名的驰名商标,其保护范围可能主要集中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
三、实用法律建议
(一)企业方面
- 注重商标的使用和宣传,提高商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驰名商标的认定和保护奠定基础。
- 加强对商标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侵权行为。
- 在发现侵权行为时,要及时收集证据,并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二)社会公众方面
- 增强商标保护意识,不参与、不支持商标侵权行为。
- 学会识别和抵制假冒伪劣商品,共同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