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网络诈骗后钱能追回来吗


被网络诈骗后,钱是有可能追回来的,但整体概率相对较低。 首先来说说为什么概率低。网络诈骗案件通常比较复杂,诈骗分子可能运用各种手段隐藏身份和资金流向,调查取证存在诸多不便之处,导致破案所需时间长,这对追回损失不利。 不过,如果满足一些条件,追回的可能性会增加。从法律规定来看,依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报案或者控告。所以发现被骗要尽快报警。 款项能否追回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诈骗分子情况。如果诈骗分子很快被抓获,且其诈骗所得尚未被挥霍或转移,那么追回的可能性较大。比如诈骗者刚得手就被警方控制,其账户中的资金可以被冻结并返还给受害者。反之,若诈骗分子有较强的反侦查能力,隐藏身份,将骗得的钱款迅速转移到多个账户,甚至转移到境外账户,追回难度就会大大增加。 二是证据方面。受害者能够提供充分的证据,如聊天记录、转账凭证、诈骗网站信息等,有助于警方追查诈骗者的资金流向,增加追回的机会。若证据不足,可能导致警方无法准确判断资金流向,从而影响追回工作。 三是司法程序效率。司法机关处理案件效率高,能够迅速开展侦查、起诉、审判等工作,对追回款项有利。若案件复杂、涉及多地甚至跨国情况,司法程序可能会耗时较长,这期间诈骗所得可能被转移或消耗,降低追回可能性。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一条规定,在侦查活动中发现的可用以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的各种财物、文件,应当查封、扣押。与案件无关的财物、文件,不得查封、扣押。对查封、扣押的财物、文件,要妥善保管或者封存,不得使用、调换或者损毁。这也为追款提供了法律保障。 相关概念: 反侦查能力:就是犯罪嫌疑人采取各种手段,逃避警方侦查、抓捕的能力,比如隐藏身份、销毁证据、转移资金等行为。 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在刑事诉讼的同时,附带提出要求被告人赔偿损失的诉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