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饰隐瞒犯罪所得能判缓刑吗?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是有可能判缓刑的,以下为你详细介绍: 首先,从缓刑的适用条件来看,根据《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1. 犯罪情节较轻; 2. 有悔罪表现; 3. 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4. 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对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而言,若不是情节严重,量刑一般在有期徒刑三年以下,仅从这一点来说,是满足判缓刑的前提条件的。比如,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的金额较少、次数不多,或者上游犯罪本身就属于比较轻的犯罪,那么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可以说是犯罪情节较轻。在此基础上,若是犯罪嫌疑人有自首、坦白、立功、认罪认罚、积极退赔退赃、积极主动缴纳罚金等情况,能很好地表现其认罪悔罪态度,就更容易争取缓刑。 另外,即使情节严重,若当事人存在减轻处罚的情节,则可能将刑期降到三年以下,从而得到宣告缓刑的前置条件。例如,在一些共同犯罪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在其中起次要作用、辅助作用,同时又有自首情节,又系初犯、偶犯等情况,也可以努力争取缓刑。 从实际案例来看,如孙月案中,孙月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但属于偶犯、初犯、从犯,有自首情节且自愿认罪认罚,法院最终采纳律师的辩护意见,判决孙月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判处有期徒刑九个月,缓刑一年六个月。还有杨某某案,杨某某是公司会计,在集团犯罪中属于常见犯罪地位,后变更罪名为掩饰犯罪所得罪,经辩护成功判缓刑。 若要争取缓刑,除了具备上述条件外,还需要律师给办案人员更加充分的理由,让其从内心确信判处缓刑不会有不良影响。这就需要提供相应的材料,比如当事人的家庭、收入、平时表现等情况,来证明即使宣告缓刑,当事人在外面也不会再实施犯罪行为,不会对所居住社区有重大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