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案件的赔偿标准是什么?


侵权案件的赔偿标准是指在发生侵权行为后,侵权人需要向被侵权人支付赔偿的依据和尺度。在我国,不同类型的侵权案件赔偿标准依据不同的法律规定。 首先是财产损害赔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四条规定,侵害他人财产的,财产损失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合理方式计算。比如,侵权人损坏了被侵权人的一台电脑,那么赔偿数额一般按照这台电脑在损坏时的市场价格来确定。如果该电脑是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定制产品,市场上难以找到完全一样的,也可以采用其他合理方式计算,如根据购买价格结合使用折旧情况等。 其次是人身损害赔偿。《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规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例如,被侵权人因侵权行为受伤住院,那么侵权人需要承担被侵权人在住院期间的医疗费用、护理人员的费用、往返医院的交通费用等。如果受伤导致被侵权人无法正常工作,侵权人还要赔偿其误工期间减少的收入。 再者是精神损害赔偿。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规定,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也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比如,侵权人故意损坏了被侵权人祖传的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物品,给被侵权人造成了严重的精神痛苦,被侵权人就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要综合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的目的、方式、场合等具体情节、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侵权人的获利情况、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以及受理诉讼法院所在地的平均生活水平等因素来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