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有哪些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是为了规范数据处理活动,保障数据安全,促进数据开发利用,保护个人、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而制定的法律。 首先,该法明确了数据和数据处理的概念。数据是指任何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对信息的记录。数据处理则包括数据的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这就像我们日常使用手机时,软件收集我们的信息、保存下来、根据这些信息给我们推送内容等行为,都属于数据处理。 在数据安全与发展方面,国家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以数据开发利用和产业发展促进数据安全,以数据安全保障数据开发利用和产业发展。国家鼓励数据依法合理有效利用,保障数据依法有序自由流动,促进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发展。这意味着国家既重视数据的利用,也强调安全保障。 对于数据安全制度,该法规定建立健全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根据数据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程度,以及一旦遭到篡改、破坏、泄露或者非法获取、非法利用,对国家安全、公共利益或者个人、组织合法权益造成的危害程度,对数据实行分类分级保护。同时,还建立了数据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等。 在数据安全保护义务上,数据处理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健全全流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开展数据安全教育培训,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障数据安全。重要数据的处理者还应当按照规定对其数据处理活动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送风险评估报告。 此外,该法也对政务数据安全与开放进行了规定。国家机关应当遵循公正、公平、便民的原则,按照规定及时、准确地公开政务数据。依法不予公开的除外。 如果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的规定,数据处理者未履行数据安全保护义务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拒不改正或者造成大量数据泄露等严重后果的,处五十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罚款,并可以责令暂停相关业务、停业整顿、吊销相关业务许可证或者吊销营业执照,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