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中关于年龄的法条有哪些?


在刑法中,年龄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它对于判断一个人是否要承担刑事责任以及承担何种程度的刑事责任起着关键作用。下面为你详细介绍刑法中关于年龄的法条规定。 首先是不满十二周岁的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不满十二周岁的人,不管实施了多么严重的危害社会行为,都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这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在认知和心理发展上还不够成熟,对自己行为的性质和后果缺乏足够的理解和判断能力。 然后是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根据《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规定,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意味着这个年龄段的人实施特定严重犯罪,在满足一定条件下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接着是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个年龄段的人对一些严重犯罪行为有了一定的认知和控制能力,所以对这八种特定犯罪要承担刑事责任。 再就是已满十六周岁的人。《刑法》第十七条第一款明确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十六周岁以上的人在智力和社会经验方面有了一定积累,对自己的行为有相对成熟的认识,所以对所有犯罪行为都要承担刑事责任。 此外,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刑法》还有从宽处罚的规定。第十七条第四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感化和挽救的方针。对于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刑法》也有特殊规定。第十七条之一规定,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是考虑到这个年龄段的人的身体和认知状况等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