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法人代表要承担哪些刑事责任?


在法律层面,高新技术企业法人代表可能承担多种刑事责任。 首先,从税收方面来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的逃税罪,如果企业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法人代表作为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高新技术企业在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时,若故意隐瞒收入、多列支出等进行逃税,法人代表就可能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其次,在知识产权领域,如果企业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且情节严重,法人代表也可能担责。《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规定了假冒注册商标罪,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服务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高新技术企业往往注重创新和品牌建设,一旦侵犯他人商标权达到刑事标准,法人代表可能被卷入其中。 再者,关于科研经费使用问题,若企业以虚报、冒领等手段骗取国家科研经费,可能触犯诈骗罪等罪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法人代表若参与或主导了骗取科研经费的行为,必然要承担相应的刑事后果。 另外,在产品质量方面,如果高新技术企业生产、销售的产品不符合安全标准或存在质量问题,造成严重后果,法人代表可能要承担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等刑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条,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