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人是否需要落户?
我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一直生活在本地,身份证也是本地的。但最近听说即使是本地人也可能涉及落户的问题,我不太明白。想问问本地人到底需不需要落户呢,落户是怎么回事,对我会有什么影响?
展开


在法律层面理解“落户”,简单来说,落户就是把个人的户口登记在某地,从而成为该地户籍人口,享受当地基于户籍提供的各种公共服务和权益。 对于本地人是否需要落户,这要分不同的情况来看。一般情况下,如果一个人出生在本地,父母的户口也在本地,并且自出生起户口就登记在本地从未迁移,那么通常不存在再次落户的问题。因为他本身已经是本地户籍人口,户口处于正常登记状态。例如,张三出生在A市,父母都是A市户籍,张三出生后户口就落在A市,他一直在A市生活,这种情况下他无需额外办理落户手续。 然而,有些情况本地人可能还是需要涉及落户操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相关规定,公民迁移,从到达迁入地的时候起,城市在三日以内,农村在十日以内,由本人或者户主持迁移证件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迁入登记,缴销迁移证件。如果本地人之前将户口迁出本地,之后又想迁回本地,那就需要按照规定办理落户手续。比如李四原本是B市户籍,因求学将户口迁到了外地学校集体户,毕业后想把户口迁回B市父母处,这时他就需要根据当地的户籍政策办理落户手续。 还有一种情况,如果本地行政区划发生了调整,比如原来的乡镇合并成了新的街道,或者城市区域重新划分等,可能会要求居民重新进行户口登记,这种登记在一定程度上也类似于落户操作,但本质是为了更新户籍信息以适应新的行政区划管理。 所以,本地人是否需要落户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个人的户口迁移情况以及当地的政策规定等来确定。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