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后伤人致死自首会怎么判刑?
酒后伤人致死自首的判决,要依据具体情形来判断。首先,酒后伤人致死涉嫌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这里需要明确,刑法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醉酒不属于法定从宽处罚情节。也就是说,不能因为喝酒了就减轻责任。
而自首方面,依据《刑法》第六十七条,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
自首可以减刑的情况如下: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未被司法机关发觉,主动直接投案构成自首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犯罪事实和犯罪嫌疑人已被司法机关发觉,但尚未受到讯问,或者未被采取强制措施,主动直接投案构成自首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不同种罪行,以自首论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并非出于被告人主动,而是经亲友规劝、陪同投案,或亲友送去投案等情形构成自首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罪行尚未被司法机关发觉,仅因形迹可疑被有关组织或司法机关盘问、教育后,主动交代自己的罪行构成自首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 。
所以,酒后伤人致死自首,在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的基础刑罚上,会结合自首的具体情况,以及案件其他情节综合判定最终刑罚。
相关概念:
自首:犯罪后自动投案,向公安、司法机关或其他有关机关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
一般自首: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
特别自首: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20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