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结婚会被判什么罪?


在法律层面,“假结婚”并非一个明确的法定罪名概念。通常所说的假结婚,是指双方为了获取某种利益,比如购房资格、落户、获取移民身份等,表面上办理了合法的结婚登记手续,但双方并不存在真实的结婚意愿和共同生活的目的。 一般情况下,单纯的假结婚行为本身并不构成犯罪。因为从法律程序上,只要双方自愿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了结婚登记,领取了结婚证,该婚姻关系就是合法有效的,受到法律的保护。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九条规定,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结婚登记。符合本法规定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完成结婚登记,即确立婚姻关系。这意味着只要符合结婚登记的形式要件,婚姻关系就成立。 然而,如果在假结婚过程中,存在其他违法犯罪行为,就可能会触犯相应的罪名。比如,为了办理假结婚,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的,可能会构成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条第一款规定,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再比如,如果以假结婚为手段,骗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可能会构成诈骗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此外,如果是为了骗取移民资格而假结婚,可能会违反我国出入境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目的国的法律规定,面临行政处罚甚至刑事处罚。 所以,不能一概而论地说假结婚会被判什么罪,需要根据具体的行为和情节来判断是否构成犯罪以及构成何种犯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