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诈骗超过多长时间就不能立案了?


被诈骗后立案时间的情况较为复杂,需要分不同情形来看。 首先,如果诈骗行为尚不构成犯罪,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二条,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六个月内没有被公安机关发现的,不再处罚。也就是说,这种情况下六个月后公安机关不能作为治安案件立案。 其次,当诈骗构成犯罪时,要依据《刑法》第八十七条关于追诉时效的规定来判断 :如果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不再追诉;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不再追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不再追诉;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不再追诉。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一般来说,诈骗罪中,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这种情况法定最高刑不满五年,追诉时效是五年;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追诉时效为十年;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追诉时效可能是十五年或二十年。 不过还有特殊情况,根据《刑法》第八十八条,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另外,关于立案审查期限,《公安部关于改革完善受案立案制度的意见》规定,刑事案件立案审查期限原则上不超过3日;涉嫌犯罪线索需要查证的,立案审查期限不超过7日;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立案审查期限可以延长至30日。 相关概念: 追诉时效:是指按照刑法的规定追究犯罪分子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在这个期限内,司法机关有权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超过这个期限,除非有特殊情况,司法机关就不能再追究其刑事责任了。 立案审查: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对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按照管辖范围,进行审查,判断是否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从而决定是否立案的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