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欠钱判决后多久会成为老赖?
一般来说,法院执行立案后大概2到3个月的时间,在被执行人不履行判决书、调解书确定的义务后,会决定将被执行人纳入失信人名单。不过这不是绝对的,具体时间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比如法院执行工作的繁忙程度、被执行人是否配合等。
首先要明确什么是“老赖”,法律术语叫失信被执行人,指那些有能力履行义务,却故意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人 。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第一条,被执行人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依法对其进行信用惩戒:
1. 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这就是明明有钱或者有财产能还钱,却就是不还。
2. 以伪造证据、暴力、威胁等方法妨碍、抗拒执行的。比如通过造假证据来逃避还钱,或者用暴力手段阻碍法院执行人员执行工作。
3. 以虚假诉讼、虚假仲裁或者以隐匿、转移财产等方法规避执行的。例如通过虚假打官司、仲裁,或者偷偷把自己的财产藏起来、转移走,让法院没办法执行到财产。
4. 违反财产报告制度的。法院要求被执行人报告自己的财产情况,被执行人却不按要求报告。
5. 违反限制消费令的。被限制高消费后,还去进行高消费行为。
6. 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的。如果和债权人达成了和解协议,却又不履行。
整个流程是,判决生效后,如果债务人不履行义务,债权人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立案执行后,经过调查核实,如果被执行人符合上述情形,就会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相关概念:
失信被执行人:指具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被执行人,也就是通常说的“老赖”。
财产报告制度:是指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应当报告当前以及收到执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财产情况。
限制消费令:是对拒不执行法院生效法律文书的“老赖”,限制其高消费及非生活或者经营必需的有关消费的命令。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20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