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应如何避免医疗纠纷?
我是一名医务人员,日常工作中总担心会和患者产生医疗纠纷。我想知道从法律层面来 讲,我们医务人员具体应该怎么做才能有效避免医疗纠纷呢?是在沟通上,还是诊疗操作上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吗?
张凯执业律师
已帮助 867 人解决法律问题
医疗纠纷是指医患双方因诊疗活动引发的争议。对于医务人员而言,要避免医疗纠纷,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五条明确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这是医务人员开展医疗工作的基本准则,遵守这些规定能最大程度降低因违规操作导致的医疗纠纷风险。
其次,履行告知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九条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具体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明确同意;不能或者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明确同意。完整且清晰的告知可以让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有合理的预期,避免因信息不对称产生纠纷。
再者,注重与患者的沟通。良好的沟通能增进医患之间的信任,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担忧。在沟通过程中,要耐心倾听患者的陈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让患者感受到尊重和关怀。
最后,做好医疗文书的书写和保管工作。医疗文书是对患者诊疗过程的记录,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八条规定,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要求,书写并妥善保管病历资料。规范、准确的医疗文书能在发生纠纷时提供有力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