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打架家长应该怎么处理?


当遇到孩子们打架的情况,家长可以这样处理: 首先,要保持冷静。在孩子打架后,家长情绪往往会比较激动,但此时务必要沉着冷静,切不可冲动行事,不然可能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其次,了解事情全貌。向自己的孩子以及其他在场的孩子、老师等了解打架事件的原始情况,弄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判断到底是哪方孩子先采取了行动,明确责任归属。 再者,进行正确教育引导。如果确定责任在于自家孩子,不可一味严厉指责,要温和地教育孩子,让其明白这种行为是不对的,引导他们学会独立思考、明辨是非,教导孩子在与人发生冲突时,如何有效保障自身权益并寻求适当援助;如果不是自家孩子的责任,也不要在自家孩子面前过于苛责其他孩童。 从法律层面来看,如果打架导致有人受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八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职责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赔偿。也就是说,当涉及孩子身体受损时,法定监护人要承担赔偿义务。 如果打架事件较为激烈,已经违反了治安管理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规定,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会面临相应处罚。不过,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不满十四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 。 此外,如果学校对打架事件没有尽到相应管理、安全保障义务的,家长还可以请求学校承担部分赔偿责任。 相关概念: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指不能辨认自己行为或者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自然人。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指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 。 监护人: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一切合法权益负有监护职责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