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赔偿范围的间接损失如何计算?
我遭遇了侵权事件,对方的行为给我造成了间接损失。我不太清楚在这种情况下,法律上对于侵权赔偿范围里的间接损失是怎么计算的。想了解计算的方法、依据和标准,希望能知道具体该怎么去确定这个间接损失的金额。
展开


在法律中,侵权赔偿范围的间接损失指的是受害人因侵权行为遭受的可得利益的损失。简单来说,就是假如没有侵权行为发生,受害人原本能够获得的利益,由于侵权行为而无法得到了。 计算间接损失,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是可预见性原则,这意味着加害人在实施侵权行为时,应该能够预见到这种行为可能会导致受害人的间接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四条规定,侵害他人财产的,财产损失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合理方式计算。这里的‘其他合理方式’就包含了对间接损失的考量。 对于间接损失的计算方式,通常有以下几种。一是收益平均法,也就是以受害人在一定时期内的平均收益来计算损失。比如一个商铺因为侵权行为停业了一段时间,就可以用该商铺过去一段时间的平均日收益乘以停业的天数,得出这段时间的间接损失。二是同类比照法,参考同行业、同规模、同地域等条件相似的主体在相同情况下的收益来确定间接损失。比如一家工厂因侵权导致产能下降,就可以参考同类型工厂在正常生产情况下的利润来估算损失。 在计算间接损失时,还需要注意证据的收集。受害人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间接损失,比如财务报表、合同、订单等,这些证据可以帮助确定间接损失的具体金额。而且,间接损失必须是与侵权行为有直接因果关系的损失,如果损失与侵权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不明确,就很难得到法律的支持。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