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后驾驶是如何判定的?


酒后驾驶的判定是有明确标准和规定的。简单来说,酒后驾驶分为饮酒驾驶和醉酒驾驶,判定主要依据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 按照《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规定,如果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酒精含量大于等于每百毫升20毫克,而小于每百毫升80毫克,属于饮酒驾驶;要是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或超过每百毫升80毫克,则属于醉酒驾驶。 举个例子,一般情况下,饮用大约350毫升(大致相当于一小瓶啤酒或半两白酒)的酒类饮品之后,血液中的酒精浓度便可能达到每百毫升20毫克 ,这就达到了酒驾的处罚标准。不过每个人对酒精的代谢能力不同,实际情况可能有差异。 在实际执法中,通常交警会先使用酒精测试仪对驾驶人员进行初步检测。如果当事人对检测结果有异议,就会通过抽血验血方式进一步准确测定酒精含量 。 酒后驾驶的危害极大,酒精会影响人的神经系统,导致反应能力、判断能力和操作能力下降,增加交通事故风险。 并且,酒后驾驶面临的处罚很严厉。饮酒驾驶机动车,初次会被记12分,驾驶证暂扣六个月,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曾因饮酒驾驶被处罚,再次饮酒驾驶机动车的,面临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驾驶证吊销。饮酒驾驶营运机动车处罚更重。醉酒驾驶机动车,驾驶证吊销,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重新取得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醉酒驾驶机动车还涉嫌危险驾驶罪,要依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第一款的规定,处以拘役并处罚金。 相关概念: 饮酒驾驶: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酒精含量在20mg/100mL至80mg/100mL之间的驾驶行为。 醉酒驾驶: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或超过80mg/100mL的驾驶行为。 危险驾驶罪:《刑法》中规定的,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醉酒驾驶机动车等情形的犯罪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