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信罪如何判缓刑?


帮信罪,全称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简单来说,就是明知道别人利用网络干坏事,还给他提供技术支持、资金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就构成这个罪。 关于帮信罪判缓刑,依据《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是犯罪情节较轻;二是有悔罪表现;三是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是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首先,犯罪情节较轻意味着在整个犯罪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较小,比如只是提供了一些辅助性的帮助,没有参与到核心犯罪环节。例如,只是偶尔为他人提供网络接入,并非主动策划或组织犯罪行为。 其次,有悔罪表现就是要真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比如主动向司法机关交代自己的犯罪行为,积极配合调查,如实供述自己知道的所有情况;还包括积极退赃退赔,把通过犯罪获得的钱或财物退还回去,弥补受害者的损失。 再者,没有再犯罪的危险是指综合各方面情况,司法机关判断犯罪嫌疑人以后不会再干违法犯罪的事。比如犯罪嫌疑人一贯表现良好,此次犯罪是由于一时糊涂或者受到他人诱惑,而且在案件处理过程中积极改正,有明显的向好表现。 最后,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就是说把犯罪嫌疑人放出来在社区进行矫正,不会对社区的安全、秩序等造成不好的影响。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的《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二) 》自2024年7月1日试行,其中提到综合被帮助数量、提供资金数额、违法所得数额、退赃退赔等情节,以及主观恶性、人身危险、认罪悔罪表现等,存在一些可考虑适用缓刑的情节:自首、立功、坦白;初犯、偶犯;从犯、胁从犯,受诱骗犯罪;认罪悔罪,积极退赃退赔;配合办案机关追查犯罪;未成年人、在校学生、老年人;参与犯罪时间较短,违法所得较少;其他情形。以上8个情节,犯罪轻微的,可以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符合缓刑条件的,适用缓刑。 不过要注意,即使满足上述条件,也不是绝对就能判缓刑,最终还是由法院根据具体案件情况来判定。 相关概念: 帮信罪:即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指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行为。 缓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 社区矫正:是一种非监禁刑罚执行方式,将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和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