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后驾驶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该怎么处理?


如果酒后驾驶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可按以下步骤处理: 首先是事故现场的处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规定,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如果造成人身伤亡,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过往行人应当予以协助。若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即行撤离现场,恢复交通,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不即行撤离现场的,应当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若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并且基本事实清楚的,当事人应当先撤离现场再进行协商处理。这一步很关键,及时正确处理现场,既能保障伤者生命安全,也有利于后续事故认定。 接着是责任认定环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会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 》第六十条,按照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来确定当事人的责任。一般轻微事故5日内,一般事故15日内作出责任认定。要是当事人对责任认定结果不服,可在15日后向上一级机关事故处(办)申请重新认定。 然后是处罚和赔偿问题。酒后驾车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九十一条,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要是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如果酒后驾车引发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的,构成交通肇事罪,依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赔偿方面,在交警认定责任,制作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后,按照比例承担赔偿责任。 最后是调解流程。肇事双方各出一至二人代表,到公安机关事故调解办参加调解。调解期限根据事故性质有所不同,仅造成财产损失的、从确定之日起开始调解、期限为30天,要带齐各种发票、票据、评估说明等证明材料;致伤的、从治疗终结或定残之日起开始调解、期限为30天,带齐各种票据、出院证明、身份证、伤残评定证等;死亡的,从确定办理丧葬事宜之日起开始调解、期限30天,家属带齐各类票据、死亡证明等。经调解达成协议后双方签字后结案,并出具调解书、执行期限等字据。若调解期满、经二次调解未能达成协议的、或调解书生效后拒不执行的,公安机关终结调解,由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民事诉讼。 相关概念: 交通肇事罪: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犯罪行为。 行政处罚: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减损权益或者增加义务的方式予以惩戒的行为。在酒后驾驶中,暂扣驾驶证、罚款就属于行政处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