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案转看守所后该如何处理?


当诈骗案的犯罪嫌疑人被转至看守所后,需要从多个方面来应对处理。 首先,犯罪嫌疑人要积极配合公安机关的调查工作。配合调查不仅有助于案件真相的查明,对于犯罪嫌疑人自身争取从轻处理也有好处。公安机关会围绕案件事实进行询问、查证等工作,犯罪嫌疑人应当如实回答问题。 其次,犯罪嫌疑人依法有权委托辩护律师。律师可以为犯罪嫌疑人提供专业的法律帮助,比如解释相关法律规定、分析案件情况、维护其合法权益等。在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中,律师能起到重要的作用,比如在会见犯罪嫌疑人、与办案机关沟通等方面。 从法律后果方面来看,依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 另外,此类案件存在刑事和解的可能,但前提是被害方自愿和解,犯罪嫌疑人需要通过向受害者支付赔偿金、公开道歉等方式取得对方谅解。 在案件侦查阶段,公安机关会根据调查情况决定是否对犯罪嫌疑人采取进一步的刑事强制措施,如逮捕等,也有可能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允许取保候审。 相关概念: 刑事和解: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与被害人或其家属达成和解协议,并取得被害人谅解,司法机关可以据此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从轻、减轻处罚的一种制度。 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对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对其不予羁押或暂时解除其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