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定家暴和故意伤害?


家暴和故意伤害在法律上是有明显区别的,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是犯罪主体与侵害对象方面:家庭暴力的实施者和受害者通常是生活在同一个家庭中的互动紧密、具有互相扶养责任的关系人,像夫妻双方、父母与子女等。比如夫妻之间一方长期对另一方实施暴力行为,就可能涉及家暴。而故意伤害罪的犯罪对象不受此限制,任何人都可能成为被伤害的对象,比如在街头因冲突一个陌生人对另一个陌生人实施伤害行为。相关法律虽未明确阐述这一区别点,但从家暴和故意伤害罪整体概念可清晰区分。 其次是主观意图及违法心理:家庭暴力行为的主观意图主要是为了对受害者施加肉体和(或)精神上的折磨和摧残,目的可能是实现对对方的控制、惩罚或者羞辱。例如,一方为了控制另一方的经济支出,长期辱骂对方并限制其消费。而故意伤害罪的主观意图则是直接指向对受害者人身健康的损害,可能源自报复、愤怒或是其他各种复杂的动机,像因之前的矛盾,蓄意去伤害他人身体。 然后是犯罪行为的客观表现形式:家庭暴力往往呈现出一种长期或反复出现的折磨和摧残状态,这类行为可能涵盖了但绝不限于物理打击、言语侮辱、财产控制乃至性虐待等等。《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二条明确禁止家庭暴力。比如,一个家庭中,父母长期对孩子进行言语上的辱骂、限制自由等行为。故意伤害不存在连续性和长期性,往往是一次行为。比如两人因某事起争执,一方冲动之下拿起物品打伤另一方。 另外,法律后果也不同:对于家庭暴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四十五条规定,虐待家庭成员,被虐待人要求处理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 。若构成犯罪,如虐待罪,《刑法 》二百六十条规定,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伤害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总之,鉴定家暴和故意伤害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关键是看主体关系、主观意图、行为表现及造成后果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