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被骗卖毒会怎么判刑?


公民被骗卖毒的判刑情况需要具体分析。 首先,在一般认知里,买卖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依据《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 或者 死刑,并处没收财产:(1)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 片一千克以上、海 洛 因或者甲 基 苯 丙 胺 五十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2)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集团的首要分子;(3)武装掩护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4)以暴力抗拒检查、拘留、逮捕,情节严重的;(5)参与有组织的国际贩毒活动的。 但如果公民是被骗卖毒,能证明确实不知情的,则不会被判刑。因为运输毒品罪等在主观上要求是故意犯罪,《刑法》第十四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才是故意犯罪,才应当负刑事责任。比如张三被李四欺骗,以为帮李四运送的是普通货物,实际上是毒品,张三事先毫不知情,在这种情况下张三就不构成犯罪。 还有几种特殊情况需要注意:一是行为人故意以非毒品冒充毒品或者明知是假毒品而贩卖营利的,应认定为诈骗罪 ,而非贩卖毒品罪。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二是行为人不明知是毒品而贩卖,事实上具有贩卖毒品的可能性的,应认定为贩卖毒品(未遂)。三是行为人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微量毒品的,应认定为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不宜认定为贩卖毒品罪。 相关概念: 诈骗罪:就是用欺骗的手段,让别人交出财物,自己非法占有这些财物的犯罪行为。 贩卖毒品(未遂):想卖毒品但因为一些原因没有真正卖成,比如还没把毒品交到买家手里就被发现了。 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就是在生产食品或者卖食品的时候,往里面加了对人体有害的东西,这里就是加了微量毒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