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行为不在专用权期限该如何起诉成功?


在讨论侵权行为不在专用权期限时如何起诉成功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明确几个关键概念。专用权通常指的是知识产权领域中,权利人在法律规定的一定期限内对其智力成果所享有的独占权利,比如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一旦超过了这个专用权期限,权利就进入了公有领域,任何人都可以自由使用。 当侵权行为发生在专用权期限之外时,一般情况下起诉侵权是很难成功的。因为从法律角度来讲,过了专用权期限,原权利人就失去了对该权利的独占使用和排他的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规定,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的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期限届满后,专利权终止,他人使用该专利技术不再构成侵权。同样,商标权有效期为十年,期满未续展的,商标权失效,他人使用该商标也不构成侵权。 不过,也存在一些特殊情况可以争取起诉成功。比如,如果在专用权期限内侵权行为就已经开始,并且持续到了期限之外,那么对于期限内的侵权部分,权利人是可以主张权利的。权利人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侵权行为的起始时间、持续状态以及因侵权行为所遭受的损失。这些证据可以包括合同、发票、销售数据、侵权产品的样本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对于这种持续侵权行为,权利人可以就期限内的侵权部分要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此外,如果在专用权期限届满后,侵权人使用该技术或标识等行为存在不正当竞争的情形,权利人也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比如,侵权人使用与原专用权标识相似的标识,误导消费者,造成市场混淆,就可能构成不正当竞争。权利人可以要求侵权人停止不正当竞争行为,并赔偿因该行为所遭受的损失。 综上所述,侵权行为不在专用权期限时起诉成功有一定难度,但在特定情况下,权利人可以通过收集证据、依据相关法律规定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