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有几种,赔偿标准如何?


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在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下,单方面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以下为你详细介绍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及赔偿标准。 首先,我们来看看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常见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在以下几种情形下,单位随意解除劳动合同即构成违法。一是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比如在化工企业工作,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员工,企业不能在未给员工做离职前健康检查时就解除合同。二是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像建筑工人在工作中受伤,经鉴定为工伤,单位不能随意辞退。三是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员工生病住院,在法定的医疗期内,单位不能解除合同。四是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企业不能因为女职工怀孕、生孩子、哺乳就解除劳动合同。五是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这类员工临近退休,单位不能无故解除合同。此外,单位在裁员时,如果没有遵循法定程序,比如未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等,也属于违法解除。 接下来,说说赔偿标准。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这里的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比如,员工在单位工作了3年,月平均工资是5000元,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那么该员工应获得的赔偿金就是3×5000×2 = 30000元。 总之,当劳动者遇到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时,要了解自己的权益,依据法律规定维护自身合法利益。如果与单位协商不成,可以通过劳动仲裁、诉讼等途径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