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期限是长期还是永久存续呢?
我开了家公司,在登记经营期限时,不太清楚写长期和永久存续有啥区别。想问下从法律角度来看,经营期限到底是算长期合适,还是应该选永久存续,它们在法律上有什么不同规定和影响吗?
张凯执业律师
已帮助 867 人解决法律问题
经营期限是指企业能够从事经营活动的时间范围。所谓“长期”和“永久存续”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术语。从实践角度理解,“长期”一般是一个相对模糊的表述,并没有明确的时间界限,在工商登记等相关事务中使用“长期”,通常意味着企业在一定较长时间内会持续经营,但并非毫无限制。
“永久存续”则更强调企业理论上没有经营期限的限制,除非遇到法定解散的情形,企业会一直存在下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市场主体的经营期限应当依法登记。这里并没有对“长期”或“永久存续”作出明确界定,但一般企业可以自主选择合适的经营期限表述进行登记。
当企业选择登记经营期限为“长期”时,在实际运营中,它和正常有明确期限的企业在法律上并没有本质区别。一旦出现法定的企业解散情形,如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这里的“长期”也可以理解为营业期限)、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解散等,企业就需要依法进行清算并办理注销登记。
而登记为“永久存续”的企业,同样要遵守法律法规。如果企业违反法律规定,比如严重违法经营、未依法进行年报公示等,相关部门有权依法责令其整改,甚至吊销营业执照,从而导致企业终止经营。所以,无论是“长期”还是“永久存续”,都不意味着企业可以不受法律约束、无限制地经营下去。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遵守各项法律法规,依法履行义务,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20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