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标准是两千还是三千?


在我国,立案标准并非固定为两千或者三千,它会因不同的案件类型而有所区别。 对于盗窃罪而言,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一般情况下,一千元到三千元是各地执行盗窃罪立案标准的幅度范围,各省级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也就是说,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可能两千元就达到了盗窃罪的立案标准;而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立案标准可能会是三千元甚至更高。 诈骗罪方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所以,通常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是三千元,但同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除了上述常见的侵财类犯罪,其他类型的案件立案标准也各不相同。有的案件立案并不单纯依据数额,还会综合考虑行为的性质、情节、危害后果等因素。比如,一些扰乱公共秩序类的案件,可能并不存在明确的数额标准,只要实施了符合法律规定的相关行为,就可能予以立案。所以,要确定具体的立案标准,需要明确所涉及的案件类型,再结合相关的法律规定和当地的具体标准来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