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钱不还报警有用吗?


一般情况下,欠钱不还报警用处不大。这是因为普通的欠钱不还纠纷属于民事纠纷,并不在公安机关的管辖范围之内。公安机关主要负责处理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等。 在民事纠纷里,警方最多只会进行调解,而不会立案处理。即便警察帮忙调解,要是欠款人不愿意还钱,警方也没有强制手段让其还钱。 不过,如果在借款过程中存在一些特殊情况,比如诈骗等刑事犯罪,报警就会有用。若有证据表明对方一开始就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骗取借款,那么就可能构成诈骗罪,这种情况下公安机关会立案侦查。 当遇到欠钱不还的情况,若想解决问题,有多种办法。可以先尝试和对方协商,这是比较简便的方式,双方能就还款时间、方式等达成一致最好。要是协商不成,债权人可以携带身份证、起诉状、借条等证据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法院判决后,若对方仍不还钱,在判决书规定的履行期限届满后,债权人可在两年内向作出判决的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债权人也可以直接向法院申请支付令来索要欠款,但如果债务人提出书面异议,支付令就可能失效,继而转入诉讼程序。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三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这说明民间借贷纠纷这类财产关系引发的纠纷由法院管辖。《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三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起诉条件的必须受理,符合条件的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的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可上诉。《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七条规定,人民法院收到债务人提出的书面异议后,经审查,异议成立的,应当裁定终结督促程序,支付令自行失效。支付令失效的,转入诉讼程序,但申请支付令的一方当事人不同意提起诉讼的除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