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提供虚假信息进行口头约定是否犯法?
在探讨中介提供虚假信息进行口头约定是否犯法这个问题时,我们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种行为涉及的法律概念。
从民事法律角度看,中介的这种行为可能构成欺诈。欺诈通俗来讲,就是一方故意欺骗另一方,让对方基于错误的认识做出某种行为。在中介与客户的关系中,如果中介故意提供虚假信息并进行口头约定,使得客户在错误的认知下与中介达成某种协议,这就符合欺诈的特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也就是说,如果客户发现中介存在这种欺诈行为,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撤销相关协议。而且,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中介提供虚假信息属于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客户有权要求中介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从行政法律层面来讲,根据《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房地产经纪机构和房地产经纪人员不得有以隐瞒、欺诈、胁迫、贿赂等不正当手段招揽业务,诱骗消费者交易或者强制交易等行为。如果中介提供虚假信息进行口头约定的行为违反了该办法,房地产主管部门可以对其进行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等。
在刑事法律方面,如果中介的行为 情节严重,达到了刑事犯罪的标准,可能会构成合同诈骗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不过,认定合同诈骗罪需要满足严格的条件,一般来说要证明中介有非法占有财物的目的,并且骗取的财物数额达到一定标准。
综上所述,中介提供虚假信息进行口头约定很可能是犯法的,受害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通过民事、行政甚至刑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20个最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