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利用他人微信进行诈骗时,当事人是否知情?

最近遇到一起利用微信诈骗的案子,涉及到微信主人是否知情的问题。想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判断当事人是不是知情?不知情的话要不要担责?如果知情又会面临怎样的处罚?
展开 view-more
  • #微信诈骗
  • #当事人知情
  • #诈骗罪
  • #法律责任
  • #刑事处罚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利用他人微信进行诈骗的案件中,关于当事人是否知情需要综合多方面证据来判断。 首先,“知情”包括确实知情和应当知情两种情形。确实知情即当事人明确知道他人利用其微信进行诈骗活动;应当知情是指根据具体情况,当事人本应知道却因疏忽等原因未察觉。例如,将微信账号随意借给他人且未对使用情况进行必要关注,而他人利用该账号实施诈骗,这种情况可能被认定为应当知情。 若当事人确实不知情,通常不会构成诈骗罪,无需承担刑事责任。因为诈骗罪的构成要求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故意和明知诈骗行为的主观心态。但如果存在出借、出租、出售微信账号等行为,即使不知情,也可能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担责。 若当事人知情并提供账号协助诈骗,则涉嫌诈骗罪。根据《刑法》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在实际处理此类案件时,分为刑事追责和民事赔偿。如果当事人知情并参与诈骗,除了可能面临刑事处罚外,被诈骗者还可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其赔偿损失。若发现此类情况,应及时收集证据并报警,配合警方调查,也可寻求法律援助,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