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裁涉诉风险点有哪些说明?


涉裁涉诉是指涉及仲裁和诉讼相关的事务。仲裁是指双方当事人根据他们之间订立的仲裁协议,自愿将其争议提交由非司法机构的仲裁员组成的仲裁庭进行裁判,并受该裁判约束的一种制度。诉讼则是指国家审判机关即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解决讼争的活动。 在涉裁涉诉中,存在着诸多风险点。首先是证据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规定,证据包括当事人的陈述、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人证言、鉴定意见、勘验笔录。如果当事人不能提供足够有效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就可能面临败诉的风险。例如在买卖合同纠纷中,若卖方无法提供买方签收货物的凭证,就难以证明自己已经履行了交货义务。 其次是时效风险。《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如果当事人超过诉讼时效才提起仲裁或诉讼,对方当事人可以提出时效抗辩,此时原告可能会丧失胜诉权。比如借款纠纷中,债权人在借款到期后三年内未向债务人主张权利,三年后再起诉,债务人以时效已过进行抗辩,债权人就可能败诉。 再者是程序风险。仲裁和诉讼都有严格的程序规定,当事人必须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操作。如果违反程序,可能导致仲裁裁决或法院判决被撤销或不予执行。例如在仲裁过程中,仲裁庭的组成不符合规定,当事人就可以向法院申请撤销仲裁裁决。 另外,还有法律适用风险。不同的案件可能适用不同的法律条文,如果对法律适用理解不准确,也可能导致不利的结果。例如在侵权纠纷中,对于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的适用,如果判断错误,就可能影响赔偿责任的承担。总之,了解涉裁涉诉的风险点,有助于当事人提前做好防范,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