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房屋中介签订租房合同需要小心哪些问题?


在与房屋中介签订租房合同过程中,有诸多方面需要谨慎对待。以下将为您详细介绍相关要点及对应的法律依据。 首先,要明确合同主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四条规定,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所以,在签订租房合同前,一定要查看中介公司的营业执照和相关资质证书,确保其具备合法的经营资格。同时,要明确出租方的身份信息,要求中介提供房屋所有权人的授权委托书,确认中介有权代理出租房屋,避免出现无权代理的情况导致合同无效。 其次,租金及支付方式需清晰。合同中应明确约定租金的具体金额、支付周期(如月付、季付、年付等)以及支付方式(如银行转账、现金等)。根据《民法典》第七百二十一条规定,承租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支付租金。所以,清晰的租金条款能避免日后因租金支付问题产生纠纷。另外,对于租金的调整方式也应在合同中明确,例如是否会根据市场情况每年调整租金,调整的幅度和条件是什么等。 再者,押金退还问题不容忽视。一般情况下,中介会要求租客支付一定金额的押金。按照《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押金在租赁关系终止且租客无违约行为时应如数退还。因此,合同中要明确押金的金额、退还条件和时间。比如,明确在租客正常使用房屋且在租赁期满后,经检查房屋无损坏、各项费用结清的情况下,中介应在一定期限内(如3个工作日)退还押金。 还有,房屋设施维修责任要划分清楚。根据《民法典》第七百一十二条规定,出租人应当履行租赁物的维修义务,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所以,合同中要明确哪些维修责任由出租方承担,哪些由租客承担。例如,房屋的主体结构和大型设备(如中央空调、电梯等)的维修通常应由出租方负责;而租客人为损坏的物品则由租客自行承担维修费用。 最后,违约责任条款要明确。合同中应明确双方的违约责任,当一方违反合同约定时,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所以,明确违约责任能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避免一方随意违约。 总之,与房屋中介签订租房合同需要谨慎对待每一个条款,仔细审查合同内容,确保自身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如果对合同条款有疑问或不理解的地方,建议咨询专业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