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高利贷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我在和金融机构打交道时,发现有些贷款利息感觉偏高,担心遇到了高利贷情况。想具体了解下金融机构高利贷认定标准具体细节,比如是按利率多少来界定,还是有其他考量因素等。
展开


金融机构高利贷的认定标准,需要从多方面来综合判断: 首先是利率方面。金融机构仍然沿用之前的标准,即年利率不超过24%。如果年利率超过了24%,则可能被认定为高利贷。例如,某金融机构发放一笔贷款,约定年利率为30%,就可能涉及高利贷问题。 其次是借款的综合成本。除了利息之外,一些金融机构在借贷中可能还存在各种名目的费用,如手续费、管理费等。如果将这些费用与利息加总后,使得借款的综合成本过高,也可能被视为高利贷行为。比如,一笔贷款利息看似在合理范围,但加上高额的手续费等,综合成本远超正常水平。 再者是主观故意方面。如果金融机构明知借款人借款用途违法或者借款人没有还款能力,仍然以高利率出借资金,这种情况下更倾向于被认定为存在高利贷的恶意情形。例如,借款人准备用借款从事非法活动,金融机构在知晓的情况下依然高息出借。 最后是对借贷市场秩序和借款人权益的影响。如果这种高利率的借贷行为导致大量借款人陷入债务困境,严重影响正常生活或者生产经营,对社会经济秩序产生不良影响,也会被考虑为高利贷的判定因素。比如,某金融机构高息放贷导致很多借款人无力偿还,生活陷入困境。 法律依据方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虽主要针对民间借贷,但也为相关认定提供了一定参考。其中明确了民间借贷利率司法保护上限等相关内容,虽不直接适用于金融机构,但在判定金融机构是否涉及高利贷时,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