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假冒产品构成什么罪?


卖假冒产品涉嫌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简单来说,就是生产者、销售者要是在产品里掺杂使假,用假的东西冒充真的,拿次的当好的,或者把不合格产品说成合格产品去卖,达到一定条件就构成这个罪啦。 《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客体方面:侵犯的是国家对普通产品质量的管理制度。这里的普通产品是除了刑法另有规定的药品、食品、医用器材、涉及人身和财产安全的电器等产品,农药、兽药、化肥、种子、化妆品等产品以外的产品。国家对产品质量的管理制度包含产品生产标准、出厂或销售过程中的质量监督检查内容,以及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损害赔偿、法律责任等制度。 客观方面:表现为生产者、销售者违反国家的产品质量管理法律、法规,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行为。具体有掺杂、掺假,就是在产品生产、销售过程中掺入杂物或假物品;以假充真,就是用伪造产品冒充真产品,比如伪造或者冒用产品质量认证书及其认证标志来生产或者销售这类产品;以次充好,就是拿次品、差的产品冒充正品、优质产品;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只要有其中一种行为,且销售金额达到5万元以上就构成犯罪。 主体要件:犯罪主体包括个人和单位,也就是产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生产者就是产品的制造者、加工者,销售者就是产品的批量或零散经销售卖者、直销者。不管有没有合法的生产许可证或者营业执照,都不影响这个罪的成立。 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一般是为了非法牟利。在生产领域就是有意制造伪劣产品;在销售领域,要么是在销售产品中故意掺杂、掺假,要么是明知是伪劣产品还去卖。 相关概念: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者、销售者违反产品质量管理法规,在产品中实施掺杂、掺假等行为且销售金额达到一定标准的犯罪行为。 掺杂、掺假:在产品生产、销售过程中加入杂物或假物品。 以假充真:用伪造产品冒充真产品的行为。 以次充好:用次品、差的产品冒充正品、优质产品的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