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民非非限定性收入?
我在一家民办非企业单位工作,最近在处理财务相关事务时,遇到了‘民非非限定性收入’这个概念。我不太清楚它具体是什么意思,也不知道在实际操作中有什么规定和要求。希望能得到专业的解答,了解一下民非非限定性收入的定义、范围以及相关的法律规定。
展开


民非非限定性收入是民办非企业单位(以下简称“民非”)在运营过程中取得的一类特殊收入。简单来说,就是那些没有被捐赠人、资助人或者其他相关方设定特定使用限制条件的收入。 从法律层面来看,依据《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民非组织应按照收入的使用是否受到限制,将收入区分为限定性收入和非限定性收入。非限定性收入可以由民非单位根据自身的业务发展和运营需要自由支配使用。 常见的民非非限定性收入类型包括:捐赠收入中捐赠人未对资金的使用设定特定条件的部分;会费收入,通常会员缴纳的会费在没有特殊约定时,属于非限定性收入;提供服务取得的收入,比如民非单位开展培训、咨询等业务所获得的收入,若没有特殊限制,也归为非限定性收入;投资收益,民非单位对外投资所获得的收益,如果没有特定的使用要求,同样属于非限定性收入。 对于民非非限定性收入的管理,民非单位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进行规范处理。要准确核算这类收入,并且按照合理的预算和规划来使用资金,以确保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透明度,保障组织的健康有序发展。同时,民非单位还需要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和检查,以保证收入的合规使用。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