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上借钱给朋友不还该怎么办?


如果在微信上借钱给朋友不还,以下是一些可行的办法: 首先,可以尝试协商解决。在借款到期后,主动与朋友友好沟通,了解其不还钱的原因,看是否能就还款计划达成一致,比如分期偿还等。协商解决相对比较便捷,能在维护关系的同时解决问题,但如果对方不履行协商结果,可能就需要采取其他措施。 若协商不成,还可以通过法律程序解决。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出借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间借贷诉讼时,应当提供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以及其他能够证明借贷法律关系存在的证据。微信上的借款记录等就能作为证据。准备好个人身份证明文件、起诉状以及微信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等相关借款凭证,向当地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法院会对案件进行审查、审理并作出判决。若对方不履行判决,在规定时间后可申请强制执行。 另外,支付令也是一种途径。债权人可以向法院提交支付令申请来追讨欠款。相较于诉讼方式,支付令成本较低,前期投入精力少。但如果债务人提出书面异议,支付令就会失效,案件可能进入诉讼阶段。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三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同时,要注意诉讼时效问题。《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所以要在时效内主张权利。 相关概念: 支付令:是人民法院根据债权人的申请,依法作出的督促债务人为一定给付义务的法律文书。简单说,就是法院让债务人还钱的一种法律命令。 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也就是说过了这个时间,债权人的权利可能得不到法院完全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