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逃逸当事人不出面该怎么办?
在肇事逃逸案件中,如果当事人不出面,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解决问题。
首先,报警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一条规定,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事故现场目击人员和其他知情人员应当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或者交通警察举报。交警部门有权力和职责对肇事逃逸案件进行调查。他们会通过现场勘查、调取监控、询问证人等方式来确定肇事车辆和驾驶人的信息。一旦确定了逃逸者的身份,交警可以依法对其进行传唤。如果逃逸者拒不配合,交警有权采取强制措施,比如拘留等。
其次,如果交警部门已经对事故责任进行了认定,而肇事逃逸者仍然不出面处理赔偿等问题,受害者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六条规定,机动车驾驶人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该机动车参加强制保险的,由保险人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机动车不明、该机动车未参加强制保险或者抢救费用超过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需要支付被侵权人人身伤亡的抢救、丧葬等费用的,由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垫付。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垫付后,其管理机构有权向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受害者可以凭借交警的事故责任认定书等证据,要求法院判决逃逸者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如果法院判决后逃逸者仍不履行赔偿义务,受害者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可以查询、冻结、划拨逃逸者的财产,以保障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另外,肇事逃逸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逃逸者除了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外,还可能面临刑事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所以,肇事逃逸者不出面并不能逃避法律的制裁。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20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