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情形应当撤销交通肇事缓刑?


在某些特定情形下,交通肇事缓刑会被撤销,以下为你详细介绍: **一、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 这意味着在缓刑期间,犯罪分子又实施了新的犯罪行为。这里的新罪既包括故意犯罪,比如故意伤人、盗窃等,也包括过失犯罪,像再次因疏忽导致交通肇事等;既可以是与之前交通肇事罪相同的罪名,也可以是不同种类的罪名。例如,某人因交通肇事被判缓刑,在缓刑期间又因酒后驾车再次引发交通事故,构成新的交通肇事罪,或者在缓刑期间实施了盗窃行为,构成盗窃罪,那么就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罪和原判之罪按照法律规定实行数罪并罚。法律依据是《刑法》第七十七条: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 **二、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发现漏罪)** 也就是说,在判决交通肇事罪并适用缓刑后,又发现犯罪分子在此次交通肇事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犯罪行为没有被发现和判决。这表明犯罪分子之前没有如实交代自己的全部罪行,没有真正做到认罪服法和真诚悔罪。比如,某人因交通肇事罪被判处缓刑后,司法机关又发现其在交通肇事之前还曾有过诈骗行为,但当时未被发现和判决,这种情况下就应当撤销缓刑,对漏罪和原判之罪进行数罪并罚。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 缓刑期间,犯罪分子需要遵守相关的监督管理规定,比如定期向监管部门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遵守会客规定等。如果违反了这些规定,并且情节严重,就会撤销缓刑。例如,缓刑人员未经批准擅自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多次不按时向监管部门报告自己的情况,经教育后仍不改正等。 **四、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 人民法院在判决时可能会根据案件情况,对犯罪分子发出禁止令,比如禁止在缓刑期间驾驶机动车等。如果犯罪分子违反了这些禁止令,并且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就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例如,被禁止驾驶机动车的缓刑人员,在缓刑期间多次偷偷驾驶机动车上路行驶,对公共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这种情况就属于情节严重,会导致缓刑被撤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