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待儿童为何不判死刑?
我看到新闻里有虐待儿童的事件,那些孩子特别可怜,受伤很重甚至失去生命。我就特别不理解,为啥这种恶劣虐待儿童的人不直接判死刑呢?我想知道背后的法律原因是什么。
展开


在我国,法律对于犯罪行为的量刑是有其严谨的考量和规定的,并不会因为民众一时的激愤就轻易判处犯罪人死刑。对于虐待儿童不直接判死刑的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 首先,要明确虐待儿童行为一般涉及的罪名是虐待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条规定,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虐待罪的犯罪主体通常是与儿童有共同生活关系的家庭成员,立法者考虑到这种家庭成员之间的特殊关系,量刑相对没有设置得特别重。 其次,之所以不轻易对虐待儿童的行为判处死刑,是因为刑罚要遵循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这个原则的意思是,刑罚的轻重应当和犯罪分子所犯罪行以及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虐待行为往往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和那种直接故意剥夺他人生命的暴力犯罪还是有区别的。虽然虐待儿童的行为极其恶劣,但并不是所有的虐待行为都直接导致儿童死亡或者造成极其严重的不可挽回的后果。 最后,如果虐待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比如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等,则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也就是说,如果虐待儿童过程中,犯罪人具有故意杀害或者故意伤害致严重后果的行为,是可能被判处死刑的。所以,并不是虐待儿童绝对不会被判死刑,而是要根据具体的犯罪情节和构成的罪名来确定刑罚。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